全国预约挂号电话:138-1100-8362
当前位置:首页> 中医资讯

中医资讯

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及常用药一览

* 来源: 中医出版 * 作者: 颐庆堂中医 * 发表时间: 2022-01-07 16:14:19 * 浏览: 786
朴炳奎大夫
  朴炳奎,男,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任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会长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中西结合肿瘤内科工作50余年。临床对于各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张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辨病辨证治疗,以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复发转移率。编著医学著作10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省厅级科学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奖多项。

  朴炳奎教授在临床诊治大肠癌时,观察到其临床症状多为胃肠功能紊乱、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肠梗阻、腹部肿块、局部症状等,属于中医“肠蕈”“肠积”“脏毒”“肠澼”“癥瘕”“锁肛痔”等范畴。

  朴炳奎教授在继承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指出脾胃气虚或可为大肠癌的始动因素,然其终将肝、脾、肾三脏皆虚,正虚邪实则为大肠癌的基本病机。

  今人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发生变化,体力锻炼少,工作压力大,应酬多,酒食无度,肉类及高脂肪饮食多。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饮食不节均可伤及脾胃,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搏结于肠,蕴毒日久,局部气滞血瘀痰阻,结成肿块。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乏源,肾失所藏,肾气亏虚,脾失温煦而运化失职,肝失濡养,横逆犯胃,终致肝、脾、肾三脏皆虚,日久则邪渐盛而正愈虚,可加速病情恶化和肿瘤转移扩散。

  临证中,对于大肠癌的治疗,朴炳奎教授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早期癌肿应手术切除,如病情需要,可行术前放疗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复发率。如手术未根治或术后局部复发者,可行辅助放化疗。但无论手术或者放化疗,均应配合中医药辨证论治,以减轻手术、放化疗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化疗敏感性,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多数大肠癌患者就诊时往往已行手术及放化疗,或者已复发转移,朴炳奎教授临证以扶正培本为主,健脾益气或益气生血,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及脏腑功能,维持机体“阴平阳秘”状态,做到“正气内守”,兼顾解毒抗癌,杀伤肿瘤细胞,延缓其复发转移。

  朴炳奎教授临证治疗大肠癌以李杲《内外伤辨惑论》中当归补血汤为基础方加减运用,常用药物如下:黄芪、当归、太子参、白术、山药、枳壳、益智仁、女贞子、枸杞子、半枝莲、土茯苓、仙鹤草、生薏苡仁、藤梨根、陈皮、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甘草等。其中,当归补血汤用治气虚血弱之证,研究表明其可提高大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与化疗联合使用时,能够提高免疫指标的活性,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当归补血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大肠癌验案

  高某,女,73岁,2011年6月23日初诊。

  患者于2011年2月因劳累后出现便血,2011年3月10日于当地医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示:直肠距肛门10cm处见肿物,环周1/3~1/2。遂于当地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术后病理结果示:中分化腺癌侵及肌层,上下断端未见特殊,淋巴结转移性癌。术后放疗23次,并行2周期西罗达化疗,2011年5月27结束,期间出现白细胞下降,术前CEA升高,术后恢复正常。此次以“直肠癌术后3个月”为主诉就诊,刻下症见: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尿道不适,偶有头晕,纳眠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缓。

  诊断:肠蕈,证属脾气亏虚、癌毒内盛证。

  西医诊断为:直肠中分化腺癌,术后、放化疗后。

  治以健脾益气,解毒抗癌为法。

  处方:黄芪30g,当归10g,太子参15g,白术15g,茯苓12g,炙甘草6g,山药15g,枳壳10g,五味子15g,肉豆蔻5g,半枝莲20g,莪术9g,生薏苡仁20g,龙葵15g,炒山楂10g,炒神曲10g,炒麦芽10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011年7月10日二诊:服药后患者自诉大便次数较前减少,4~5次/日,仍不成形,尿道不适症状减轻,头晕较前缓解,纳眠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缓。拟方:首诊方加补骨脂15g,诃子12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011年7月26日三诊:服药后患者自觉大便次数较前明显减少,2~3次/日,细条状软便,尿道不适症状仍存在,头晕消失,纳眠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缓。拟方:二诊方去五味子、诃子,加萹蓄12g,瞿麦12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011年8月12日四诊:患者病情稳定,复查CT,结果示:直肠、乙状结肠壁增厚。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便常规均正常。患者体重较前增加,且大便次数较前明显减少,基本正常,1~2次/日,细条状软便,尿道不适症状消失,无头晕,纳眠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缓。拟方:三诊方去肉豆蔻,黄芪改为20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后患者病情平稳,坚持门诊定期复诊。按:本案患者高龄女性,脏腑之气虚衰,邪气易于结聚,气血运行不畅,易于壅滞,均可致发病。患者平素饮食不节或外邪入侵,脾胃受损,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痰湿瘀血结于肠道,上犯于胃,累及脾土,脾不健运,生化之源不充,加之肠道癌瘤消耗精血,遂致脾气亏虚、气血并损,加之手术、放化疗,更伤机体正气。脾胃运化失司,精微随糟粕下行,则大便次数多,不成形;脾胃气虚,清阳不升,脑府失于精髓充养,则头晕。治疗当以健脾益气、解毒抗癌为法。药以黄芪、当归、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枳壳以健脾益气、益气生血;半枝莲、莪术、生薏苡仁、龙葵以解毒抗癌;五味子、肉豆蔻涩肠止泻,助健脾益气之功;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以顾护脾胃,增强消化吸收的功能;甘草调和诸药。

  本文摘自《大肠癌经典方临证精华》

  来源:中医出版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信息评论模块,无需修改!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评论列表模块,无需修改!